2018年山东省菏泽市幼儿教师招聘考试参考答案

时间:2019-03-26 17:34:41责任编辑:donghui

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8

  • 报名条件
  • 考试指南
  • 历年考情
  • 选课报班
专业老师在线答疑

第一部分 教育公共知识

一、填空题

1.【答案】创造性

2.【答案】上课

3.【答案】前运算阶段

4.【答案】发现学习

5.【答案】德、智、体、美

6.【答案】专业人员

7.【答案】公益性

8.【答案】未满十八周岁

9.【答案】终身学习

10.【答案】合作学习

二、单项选择题

1.【答案】B。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教书育人”部分要求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有的班主任教师按考试分数给学生排名次,并把名次作为安排、调整座位和评先推优的唯一标准”,这违反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教书育人”的要求。

2.【答案】D。解析: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发展需要出发,从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通过探究、服务、制作、体验等方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跨学科实践性课程。《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修课程,与学科课程并列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答案】A。解析:古代西方教育中,雅典教育的目的是把统治阶级的子弟培养成身心和谐发展的、能履行公民职责的人。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英勇善战的士兵用以镇压奴隶与平民。世俗教育是旨在满足世俗封建主的教育,主要分为宫廷教育和骑士教育。宫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治理国家的官吏;骑士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剽悍勇猛的豪侠和忠君爱国的骑士。

4.【答案】B。解析:英国教育学家洛克的教育著作是《教育漫话》。《教育论》是凯洛夫主编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是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教育著作。《爱弥儿》是法国教育家卢梭的教育著作。

5.【答案】B。解析:马卡连柯提出了“平行影响”教育原则,即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和教师一起去影响每个学生,这样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6.【答案】c。解析: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规律,教育教学要抓住关键期,以求在短的时间内取得佳的效果。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规律,教育教学须因材施教。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规律,教育教学须做到循序渐进。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规律,教育教学中教师须做到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性。

7.【答案】B。解析:演示法是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故题干所述的方法是演示法。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仪器和设备,在一定条件下引起某些事物和现象产生变化,并进行观察和分析,以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自行发现并掌握相应原理和结论的一种教学方法。

8.【答案】C。解析:定势是指先前的活动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一种易于以习惯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定势在问题解决中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当问题情境不变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积极的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当问题情境发生了变化时,定势对问题的解决有消极影响,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9.【答案】B。解析:意志的自觉性也称独立性,是指一个人清楚地意识到自己行动的目的和意义,并据此主动调节、支配自己行动的意志品质。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个人能够根据复杂多变的情境,善于分辨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和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根据预期目的或既定要求,控制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意志品质。意志的坚韧性指一个人在实现预期目的的行动过程中,坚持不懈、百折不挠、持之以恒、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意志品质。意志的果断性不强的人在面临选择时常犹豫不决,摇摆不定,做出决定后又患得患失,踌躇不前。因此,对于做事犹豫不决,优柔寡断的学生应加强意志果断性的培养。

10.【答案】D。解析:隐性课程的主要表现形式:①观念性隐性课程,包括隐藏于显性课程之中的意识形态学校的校风、学风,有关领导与教师的教育理念、价值观、知识观、教学风格、教学指导思想等;②物质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建筑、教室的布置、校园环境等;③制度性隐性课程,包括学校管理体制、学校组织机构、班级管理方式、班级运行方式等;④心理性隐性课程,主要包括学校人际关系状况,师生特有的心态、行为方式等。

11.【答案】c。解析: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人的一生可以分为八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婴儿期(零岁—一岁半),该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第二阶段是儿童早期(一岁半~三岁),该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第三阶段是学前期(三岁~六七岁),该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第四阶段是学龄期(六七岁~十二岁),该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第五阶段是青年期(十二岁~十八岁),该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第六阶段是成年早期(十八岁~二十五岁),该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第七阶段是成年中期(二十五岁~五十岁),该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第八阶段是成年晚期(五十岁至死亡),该阶段主要发展任务是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或厌恶感。

12.【答案】A。解析:教师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专断型(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专断型的师生关系以命令、权威、疏远为主要特征。在专制型教学模式下,学生是在教师的威慑下努力学习,认为学习是为了教师而不是为了自己,教师在场时学生的学习成绩高于教师不在场时的学习成绩。放任型师生关系是以无序、随意、放纵为其心态和行为特征的。教师对工作不负责,对学生也缺乏感情,对学生的问题不闻不问,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民主型师生关系是以开放、平等、互助为其主要心态和行为特征的。教师热爱、关心、尊重和信任学生,既利用权威,又用自己的学识、才能和品德去教育学生。学生理解和尊重教师,师生之间交往较多,互相支持配合,关系融洽、密切。题干中教师在教室时学生不声不响,教师离开教室之后学生的纪律变得混乱,所以该教师的领导方式可能是专断型。

13.【答案】D。解析:负迁移指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消极影响。垂直迁移指不同水平的学习活动中,先行学习内容与后续学习内容之间产生的影响。顺向迁移是指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产生的影响。逆向迁移是指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产生的影响。题干中后来学的英语语法对先前学的中文语法产生了影响,这种现象属于逆向迁移。

14.【答案】D。解析: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17年10月18日至10月24日在北京召开。在这次大会上,相关报告指出,“全党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15.【答案】D。解析:著名英国物理学家斯蒂芬·威廉·霍金教授的家人在2018年3月14日发表声明,证实霍金教授在英格兰剑桥的家中去世,享年76岁。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为人师表”部分要求教师“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因此,热衷于“有偿家教”的现象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为人师表的要求。

2.【答案】√。解析:现代社会随着一次性教育向终身教育的转变,以获得文凭为受教育目的的程度逐渐降低,通过教育补充知识、丰富人生的目的越来越强,社会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高,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3.【答案】×。解析:胆汁质的人的气质特点是情绪爆发快,但难以持久;精力旺盛、争强好斗,做事勇敢果断,为人热情直率、朴实真诚,但是思维活动常常是粗枝大叶、不求甚解;遇事常欠思量,鲁莽冒失,常常感情用事等。根据题干描述,该学生的气质类型是胆汁质。

4.【答案】×。解析: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的研究表明,学习动机强度的佳水平与任务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佳动机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佳动机水平也适中;任务越困难,佳动机水平越低。

5.【答案】√。解析:意义识记是在理解学习材料的基础上,依据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已有知识之间的联系而进行的识记。它是学生识记的主要形式。

6.【答案】×。解析: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表现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不只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7.【答案】×。解析:无意注意也称不随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题干描述的是无意注意。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先目的、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发生的注意。

8.【答案】×。解析:信度是指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如果一个测验反复使用或以不同方式使用都能得出大致相同的可靠结果,那么这个测验的信度就较高,否则,信度较低。效度是指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

9.【答案】×。解析: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七个层次,层次依次递增,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需要、尊重需要、求知需要、审美需要、自我实现需要。因此,该理论中的高层次需要是自我实现需要。

10.【答案】×。解析:趋避冲突指一个人对同一个目标同时产生两种对立的动机,一方面好而趋之,另一方面恶而避之的矛盾的内心冲突。

11.【答案】×。解析: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的抽象、概括水平和包摄性高于新知识,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下位联系,新知识类属于旧知识,这种学习称为下位学习或类属学习。新知识的抽象、概括水平和包摄性高于旧知识,新旧知识之间建立上位联系,这种学习称为上位学习。“蔬菜”的概念抽象、概括水平和包摄性高于“青菜”“萝卜”等概念,因此,题干所述属于上位学习。

12.【答案】√。解析:根据情绪发生的速度、强度和持续时间,情绪可分为心境、激情和应激。其中,心境是一种微弱、平静、持续时间比较长、带有弥散性的情绪状态。

13.【答案】√。解析: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来看,记忆过程就是对输入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的过程。识记是信息的输入和编码过程;保持是信息的储存;再现是信息的提取。

14.【答案】×。解析: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原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是促进学生品德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

15.【答案】×。解析:循序渐进教学原则中的“序”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科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二是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

16.【答案】√。解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习间接经验来实现的。

17.【答案】×。解析: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过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18.【答案】√。解析: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教育活动的对象;学生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学生是处于不断发展中的人。

19.【答案】√。解析: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于4月8日至11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今年论坛的主题为“开放创新的亚洲,繁荣发展的世界”。习近平主席应邀出席论坛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重要主旨演讲。

20.【答案】×。解析: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四、简答题

【参考答案】

(1)教师方面。

①了解和研究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观察、谈话等方式,全面地了解学生的思想、个性、兴趣、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和方法、身体状况等,以便更好地教育学生。

②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应既把学生当作教育的对象,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人;既要耐心细致地做好各项指导工作,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

③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教师的道德素养、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学生尊重教师的重要条件,也是教师提高教育影响力的保证。

④发扬教育民主。教师要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多听取学生的意见。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保护学生的积极性。教师要以讨论、协商的方式解决争端,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不同想法,促进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营造一个轻松、民主的教学氛围。

⑤热爱、尊重学生,公平对待学生。教师应牢固树立民主思想,热爱所有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公正地处理问题,用更为宽容的态度去接纳学生独特的个性行为,满足学生的合理需要。

⑥主动与学生沟通,善于与学生交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交往中形成的,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要掌握沟通和交往的主动性,经常与学生保持接触;同时,教师还要掌握与学生交往的策略和技巧。

⑦正确处理师生矛盾。教师要善于驾驭自己的情绪,冷静全面地分析矛盾,正视自身的问题,敢于进行自我批评,对学生的错误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或要的等待、解释等。

(2)学生方面。

①正确认识自己。学生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要确定努力的目标,这对形成良好师生关系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②正确认识老师。学生应该摒弃对教师的固有成见,学会客观地认识和理解教师的付出,积极主动地和教师沟通。互相理解的师生双方是良好师生关系形成的基础。

(3)其他方面。

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的相对独立性、完整性和纯洁性。

②加强学风教育,促进良好学风养成,使学生在一个良好的学风氛围下健康地学习。

第二部分 学前教育专业知识

一、填空题

1.【答案】游戏

2.【答案】幼儿为本

3.【答案】3

4.【答案】联合游戏

5.【答案】象征期

6.【答案】陈鹤琴

7.【答案】观察法

8.【答案】探究欲望

9.【答案】儿童之家

10.【答案】音乐欣赏活动

二、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幼儿园班级管理是指幼儿园班级中的保教人员通过组织、计划、实施、调整等环节,把幼儿园的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资源充分运用起来,以达到高效率实现保育和教育的目的。

2.【答案】c。解析:蛋A质由20多种氨基酸组成。由于组成人体各种组织细胞蛋白质的氨基酸有一定的比例,因此人体对需氨基酸的需求是非常严格的,不但要有量和质的保证,而且还要求各种需氨基酸之间有适当的比例。

3.【答案】D。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4.【答案】A。解析: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记忆的理解和组织程度逐渐提高;形象记忆占优势,语词记忆逐渐发展;幼儿记忆的意识性和记忆方法逐渐发展。

5.【答案】C。解析:格塞尔认为,儿童的发展是一个顺序模式的过程,这个模式是由机体成熟预先决定和表现的;成熟是一个由遗传因素控制的有顺序的过程,是机体固有的过程。

6.【答案】B。解析:幼儿想象的夸张性表现为夸大事物某个部分或某些特征,混淆想象与现实。在幼儿想象的发展中,幼儿常常会把自己想象的事情当作真实的事情。这种混淆想象与现实的情况,常被成人误认为孩子在说谎。事实上这是由幼儿想象的特点所致。

7.【答案】C。解析:幼儿的生殖系统发育缓慢,但在进入青春期后发育迅速。

8.【答案】C。解析:心理学家皮亚杰做过一个著名的“三山实验”。在一个立体沙丘模型上错落摆放了三座山丘,首先让儿童从前、后、左、右不同方位观察这座模型,然后让儿童看四张从前、后、左、右四个方位所拍摄的沙丘的照片,让儿童指出和自己站在不同方位的另外一人(实验者或娃娃)所看到的沙丘情景与哪张照片一样。这个实验证明了前运算思维缺乏逻辑性的表现之一是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体现了儿童的自我中心性。

9.【答案】B。解析:教师观察幼儿处理与玩伴的关系属于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的考察。

10.【答案】C。解析:精细动作能力指个体主要凭借手指等部位的小肌肉或小肌肉群的运动,在感知觉、注意等多方面心理活动的配合下完成特定任务的能力。它不仅是个体早期发展的重要方面,而且是个体其他方面发展的重要基础。双手接球不仅有手的动作,还有手臂甚至全身的动作。

11.【答案】C。解析: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又称离别焦虑。初人幼儿园的幼儿常常有哭闹、不安等不愉快的情绪,是因为幼儿产生了分离焦虑。

12.【答案】A。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说明”部分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需的宝贵品质”。

13.【答案】A。解析:扭伤多为关节处软组织受伤。患者伤处疼痛,运动时疼痛加剧,可出现肿胀或青紫色瘀血。处理时,初期应停止活动减少出血,采用冷敷,一天后再改用热敷。

14.【答案】C。解析:延迟模仿是指幼儿从各种途径自然而然地接受语言,不立即模仿说出,而是隔一段时间后,或在类似情境出现时,才模仿说出相类似的语言。

15.【答案】D。解析:幼儿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这是幼儿自我意识萌芽的重要的标志。儿童能准确使用“我”来表达自己的愿望标志着儿童的自我意识产生。

16.【答案】D。解析:幼儿初期,幼儿还没有独立的自我评价。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依赖于成人对他们的评价,具有依从性,如“老师说我是个好孩子”。

17.【答案】C。解析:为歌曲创编动作是一种游戏性的音乐创作活动。其教育价值在于激发幼儿的创造精神和音乐兴趣。幼儿为歌曲刨编动作是幼儿音乐创造力的表现。

18.【答案】D。解析:亲社会行为又称为积极的社会行为,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做有益于他人的事的行为和倾向。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问题。

19.【答案】B。解析:儿童的性别概念包括对自己性别的认识和对他人性别的认识。孩子能区别男女,说明他具有了性别概念。

20.【答案】C。解析:家庭教育具有随意性。父母对孩子进行哪些方面的教育、如何进行,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程序,都是由父母决定并自行解决的。

三、判断题

1.【答案】×。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身心状况”部分的“目标3——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的教育建议指出,“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

2.【答案】×。解析:儿童运动后心脏的活动仍然很激烈。儿童剧烈运动后大量喝水会增加循环的血量,因此会加重心脏的负担。

3.【答案】√。解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管理人员、教师、幼儿及其家长均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评价过程是各方共同参与、相互支持与合作的过程”。

4.【答案】√。解析:课程游戏化对于幼儿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课程游戏化不是在活动中加入游戏环节,而是要将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渗透到各类活动之中,让幼儿园课程更生动、更丰富、更有趣,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获得新经验、新发展。

5.【答案】√。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6.【答案】×。解析:幼儿成长档案应重点搜集幼儿自愿制作的作品,而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所做的作品。这样才能保证所搜集到的作品能真实呈现幼儿的特点。

7.【答案】×。解析:呼吸系统由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组成。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余的器官是气体的通道,鼻、咽、喉称为上呼吸道,气管、支气管则称为下呼吸道。

8.【答案】×。解析:幼儿大小肌肉群发育的速度不同,支配幼儿上下肢活动的大肌肉群发育较早,而幼儿的小肌肉群发育的较晚,手指的精细动作不易掌握。

9.【答案】√。解析:在各种传染病典型症状出现之前,一般都会出现头痛、低热、食欲不振等前驱症状,时间一般为1~2日。在前驱期患者已具有传染性。

10.【答案】√。解析:依恋是指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与情感联系的倾向。这个人主要是母亲,也可以是别的抚养者或与婴儿联系密切的人,如家庭其他成员。

11.【答案】×。解析:无意想象是一种没有目的地、不自觉地想象某种形象的过程。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因此题干中幼儿的想象属于无意想象。

12.【答案】√。解析:科尔伯格将个体的道德发展划分为三个水平、六个阶段。三个水平分别是前习俗水平、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六个阶段分别是惩罚和服从的定向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寻求认可定向阶段、遵守法规和秩序定向阶段、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原则或良心定向阶段。

13.【答案】×。解析:“认真并有礼貌地倾听别人说话”属于幼儿谈话活动中情感、态度方面的目标,不属于认知方面的目标。

14.【答案】×。解析:听信号左右分队走是大班幼儿在体育活动走步方面应达到的目标。

15.【答案】√。解析:4-5岁的幼儿能借助一些词汇描述自己对音乐情绪的体验。

16.【答案】√。解析: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标志着幼儿初的社会性发生。

17.【答案】×。解析: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的一种游戏,通常都有一定的主题,如娃娃家、商店、医院等。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内容、情节、角色,通过自己的语言、表情、动作创造性地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

18.【答案】×。解析:先天语言能力说是由乔姆斯基的语言学理论发展起来的一种儿童语言获得学说。乔姆斯基认为,在人脑中有一种先天语言获得装置(LAD),这是人类头脑中固有的内在的语法规则或“普遍语法”,儿童是通过自己的亲身经验,学得周围人们语言的语法知识,并学会这种语言的。

19.【答案】√。解析:幼儿健康行为的形成被视为幼儿健康教育的目标。探讨幼儿健康行为建立、改变和巩固的规律是幼儿健康教育研究的重点。

20.【答案】×。解析:“跳一跳,够得着”体现了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发展性原则。

四、简答题

1.【参考答案】

(1)时间安排应有相对的稳定性与灵活性,既有利于形成秩序,又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照顾到个体差异。

(2)教师直接指导的活动和间接指导的活动相结合,保证幼儿每天有适当的自主选择和自由活动时间。

教师直接指导的集体活动要能保证幼儿的积极参与,避免时间的隐性浪费。

(3)尽量减少不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

(4)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

2.【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容易发生意外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1)学前儿童自身特点。学前儿童的骨骼、肌肉、关节尚未发育成熟,若参加超负荷运动、长时间运动,易发生伤害。学前儿童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好动、好奇,理解力和判断力差,缺乏生活经验,安全意识薄弱,自我保护能力相对较差,容易遭受意外伤害。气质类型、情绪和性别特点也是导致学前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因素。

(2)保教人员不足或安全意识缺乏。在保教人员不足或缺乏安全意识的情况下,幼儿意外事故发生的频率会提高。

(3)客观环境中存在潜在危险,如室内用房过分拥挤,活动场地狭小,地面不平整,家具、玩具边角锐利等。

(4)规章制度不健全。一方面,安全规章制度不完善;另一方面,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缺乏力度。

3.【参考答案】

幼儿教师实施惩罚时要注意以下方面:

(1)教师要使惩罚具有教育意义。惩罚不是目的,要的惩罚须考虑其教育效果。

(2)教师运用惩罚法要做到“三要”,即惩罚要及时;惩罚要正确、公平、合理、适当;惩罚时间要短,不宜过长。

(3)惩罚的基础是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4)教师要注意儿童受惩罚后的情绪。

(5)惩罚要依靠集体对儿童的帮助与支持。

(6)教师采用惩罚法要考虑儿童的年龄特点和个性特点。

(7)惩罚应和其他教育方法相结合。

(8)教师要注意不要轻易惩罚儿童。

4.【参考答案】

(1)能双手抓杠悬吊起20秒左右。

(2)能单手将沙包向前投掷5米左右。

(3)能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

(4)能快跑25米左右。

(5)能连续行走1.5公里以上(途中可适当停歇)。

五、论述题

1.【参考答案】

(1)教师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主要有四个方面的作用:

①为游戏的顺利开展做好准备工作,创设包括游戏经验、游戏时间、游戏环境等几方面的条件。

②观察游戏,了解游戏的发展情况。

③视游戏需要参与游戏,促进游戏的发展,参与介入的方式有平行式介入、交叉式介入、垂直式介入。

④根据游戏开展情况,引导幼儿分享、提升幼儿游戏经验,并为下次游戏做好准备。

(2)创设幼儿园游戏环境的基本要求:

①具有适宜性。适宜性是指从儿童的需要出发创设游戏环境。教师应该更多地从儿童的视角和经验出发进行创设,想儿童所想,满足儿童的需要。

②具有安全性。教师在准备游戏环境时,应更多地考虑安全因素。安全性包括身体安全和心理安全两个方面。心理安全是指让幼儿获得充分游戏活动的机会,让他们感到在集体中是受尊重、受欢迎的;充分尊重幼儿的自由和个性,让幼儿在游戏中有自由感、被认可感,能按自己的经验和愿望开展游戏。

③具有可参与性。游戏的材料和场地布置要让儿童敢于动手去碰、去摸、去操作。

④具有整体性。教师应综合考虑游戏环境的各个要素,善于开发和利用空间为儿童游戏创造条件。

⑤重视良好心理环境的创设。在游戏中平等地对待儿童,尊重儿童的游戏意愿及游戏想法,不将个人喜好及想法强加给儿童。要鼓励和帮助儿童建立互助、友爱的伙伴关系。

2.【参考答案】

(1)幼儿情绪发展的特点:

①情绪的易冲动性。幼儿常常处于激动状态,而且来势强烈,不能自制,往往全身心都受到不可遏制的威力所支配。年龄越小,这种冲动越明显。

②情绪的不稳定性。婴幼儿期的情绪是非常不稳定的,容易变化,表现为两种对立的情绪在短时间内互相转换。

③情绪的外露性。婴儿期的孩子不能意识到自己情绪的外部表现。他们的情绪完全表露在外,丝毫不加控制和掩饰。幼儿初期的孩子的情绪和情感仍然具有明显的外露性。幼儿晚期,幼儿调节自己情绪表现的能力已有一定的发展。

(2)教师维持幼儿的积极情绪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

①营造温暖、轻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教师要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以积极、愉快的情绪影响幼儿。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他们的个体差异,不简单对幼儿做横向比较。当幼儿做错事时,教师要冷静处理,不厉声斥责,更不能打骂。

②帮助幼儿学会恰当表达和调控情绪。教师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情绪,为幼儿做出榜样,如生气时不乱发脾气,不迁怒于人。教师和幼儿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幼儿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教师应允许幼儿表达自己的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幼儿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其平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发现幼儿不高兴时,主动询问情况,帮助他们化解消极情绪。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 公告资讯
  • 学习答疑
  • 1对1指导
  • 笔试资料
  • 面试技巧
  • 公开讲座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收藏

复制链接

微信扫一扫

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备考干货下载

互动交流

  • 微信客服咨询

    添加微信客服
    随时随地答疑解惑

    “码”上添加
  • 历年试题 0元下载

    6大学科,100套试题
    学练结合,查漏补缺

    “码”上领取
  • 测测你是否适合当老师

    学历年龄分析,资格证书分析
    报考地分析,历年考情分析

    “码”上测试分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

— 登录账号,免费查看完整备考资料 —

每日一练

历年试题

面试宝典

时政热点

欢迎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