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全国招教 2019
1.从个体身心发展的角度来看,张海迪的例子“身残而志不残’说明了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互补性
D.个别差异性
2.教育在发展中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这是教育的( )的表现。
A.可控性
B.相对独立性
C.能动性
D.超前性
3.个体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因此教育要( )。
A.因材施教
B.循序渐进
C.抓关键期
D.扬长避短
4.( )强调成熟机制对人身心发展的影响。
A.卢梭
B.格赛尔
C.霍尔
D.高尔顿
5.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的课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6.在同一社会文化共同体内将文化从这一代传到另一代。这种功能称之为( )。
A.教育传递一保存文化功能
B.教育传播一交流文化功能
C.教育选择一提升文化功能
D.教育创造一更新文化功能
7.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的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淤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 )。
A.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
B.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
C.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利
D.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
8.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在整个发展过程中总体上呈( )趋势。
A.递减
B.递增
C.不变
D.倒U型发展
9.对教育事业的发展速度、规模和学校结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
A.决策者的观念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政治制度
D.社会需求
10. 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终取决于( )。
A.文化传统
B.受教育者的需求
C.生产力水平
D.教育的规模
【参考答案解析】
1.C【解析】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的概念:(1)互补性是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机体各部分存在着互补的可能,为人在自身某方面缺失的情况下能与环境协调,从而继续生存与发展提供了条件。(2)互补性也存在于心理机能与生理机能之间。人的精神力量、意志、情绪状态对整个机能起到调节作用,能帮助人战胜疾病和残缺,使身心依然得到发展。
2.B【解析】尽管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着巨大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但教育也具有自身的规律,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这就意味着学校不可以忽视自身的办学规律,不能放弃学校教育任务而直接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
3.C【解析】人的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的现象,引起了心理学家的重视,由此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所谓关键期,就是指人的某种身心潜能在人的某一年龄段有一个好的发展时期。研究认为,关键期既包括有机体需要刺激的时期,也包括有机体对某种刺激脆弱的时期。因此,关键期也叫敏感期、佳期。在这一时期内,对个体某一方面进行训练可以获得佳成效,并能充分发挥个体在这一方面的潜力。错过了关键期,训练的效果就会降低,甚至永远无法补偿。因此教育须适应人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
4.B【解析】格塞尔的爬梯实验证明成熟对人身心发展的重要性。
5.D【解析】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的特点。
6.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育的传递一保存文化的功能。
7.B【解析】人才成长中的逆境定律充分说明了,人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的影响,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
8.A【解析】遗传因素在人的一生中,总休上是呈递减趋势的,它不决定人身心发展的现实性。
9.B【解析】生产力起着决定作用。
10.C【解析】办教育需要要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物质条件,而这些东西来源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个国家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终取决于生产力发展对教育事业所提出的要求。
2024年教师招聘官方微信客服
手机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添加客服老师微信领取
相关推荐:
手机登录下载
微信扫码下载
微信扫一扫,即可下载